在綿延萬(wan) 裏的長城上活躍著這樣一群人,他們(men) 與(yu) 長城為(wei) 伍,把長城當做家。登臨(lin) 高山殘牆,縱覽臥龍雄姿,多少人為(wei) 之傾(qing) 倒,為(wei) 之振奮,為(wei) 之謳歌。
在崇山峻嶺中,曆史的滄桑刻在了古老的長城上,給後人留下啟迪和遐想,在長城結實的體(ti) 魄、雄厚的靈魂之下,放歌長城!!!
山西大同陽高縣土夯長城簡介
陰沉的天空下,加之偶爾襲來的幾點雨水,使這本來就荒涼的地區更顯得蕭索。習(xi) 慣於(yu) 城市的喧囂的我對於(yu) 這過於(yu) 安靜和空曠的環境有些陌生。這就是省陽高縣――一個(ge) 全國一級貧困縣的貧困山區。與(yu) 以前盤旋於(yu) 山頂的磚砌長城不同的是,這裏是綿亙(gen) 於(yu) 山腳的土夯長城。
黃土夯築的城牆在長年累月的風沙侵襲下風化現象嚴(yan) 重,殘破的城牆上大大小小的窟窿隨處可見,牆體(ti) 間明顯的縫隙預示著不同的修建年代。在牆體(ti) 的下方不時有被當地居民人為(wei) 挖過的痕跡,嚴(yan) 重的還有坍塌的危險。牆頭上一棵盤根錯節的古樹見證著長城悠久的曆史。依附城牆而建的村落與(yu) 城牆保持著同一色調,石頭和黃土是基本原料,隻是零星的鮮紅色屋頂與(yu) 這暗黃色世界有些不和諧,讓人覺得有些紮眼。稀疏的村民讓整個(ge) 村莊顯得了無生氣,走了好久,才看到一對老夫妻拉著牛車慢悠悠地走來,車上放的是耕地用的犁、鋤頭和鐵鍁,這裏的居民還秉承著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傳(chuan) 統生活。緩慢的生活節奏、簡單的生活狀態、單調的生活內(nei) 容使這裏的居民純樸但原始、善良但愚昧,看著他們(men) 毫無雜質的笑容,我的心裏會(hui) 有些不安和辛酸。生活條件的艱辛使他們(men) 的生活並不悠閑自在,旱澇並不保收依然威脅著他們(men) 基本的溫飽。在東(dong) 部地區六七十歲的年齡早已頤養(yang) 天年,坐享天倫(lun) 之樂(le) ,在這裏卻仍然從(cong) 事著繁重的田間勞作。
一直以為(wei) 萬(wan) 裏長城都是相同的模式:磚砌的城牆,高聳於(yu) 山頂,可以俯視蒼穹、笑看風雲(yun) ,有一種指點江山的豪邁。每每登上長城,都會(hui) 有一種發自內(nei) 心的自豪和敬佩。心目中的長城,就是旅遊景點的代名詞,理所當然地認為(wei) 所有的長城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、琳琅滿目的紀念品、喧囂聒噪的話語聲,甚至於(yu) 亂(luan) 七八糟的“刻字文化”,當地人民也會(hui) 因為(wei) 長城旅遊資源的開發而生活富足、安樂(le) 。從(cong) 沒想過,像這樣的磚砌長城隻不過占萬(wan) 裏長城的十分之三,而百分之七十都是黃土夯築的長城,也從(cong) 沒想過,過重的保護和管理開發經費會(hui) 使長城這種寶貴的曆史文物和旅遊資源成為(wei) 一個(ge) 地區、一方人民的負擔。
說實話,對於(yu) 這種看似毫無技術含量的黃土長城,對於(yu) 這種如果沒有人告訴我隻會(hui) 把它當作一種普通的劣質斑斑的土牆的長城,乍看之下心裏難免有種失落,想象與(yu) 現實的落差往往不容易輕易扭轉,心裏的那種驕傲也就不自覺地打了幾分折扣。其實想來這不過是一種虛榮心在作祟。長城,最早作為(wei) 一種軍(jun) 事防禦工程,現在作為(wei) 一種曆史文物,不論形製如何,同樣是祖輩留下的寶貴財富,同樣是祖輩聰明才智的象征,同樣是漢民族與(yu) 遊牧民族融和的產(chan) 物,同樣記錄著中華民族悠久濃厚的曆史,應該一視同仁的得到珍惜和保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