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不清從(cong) 何時起,心開始對身外的世界有了探秘的神往與(yu) 好奇。於(yu) 是,旅遊便在空閑時分縈繞於(yu) 夢境,糾纏於(yu) 現實。
千山萬(wan) 水的風景,沒有絕對的雷同和重疊。加之遊者迥異、別樣心情,既便麵對同一景觀,亦會(hui) 滋生出不同的感慨與(yu) 情愫。
一位智者曾經說過,再美的風景,經人們(men) 摩肩接踵地一擠,便也顯得趣味索然了。他把旅遊當成了目的,而忽略了旅遊的過程,當然也就無法品味過程中的每一個(ge) 細節以及細節中的每一絲(si) 驚喜了。
旅遊是花一筆昂貴的費用去檢驗雙腿的耐力。言語間難以找到興(xing) 盡而歸的愜意與(yu) 滿足。於(yu) 是乎我們(men) 在這個(ge) 金秋十月組織了這次安徽鳳陽自駕兩(liang) 日遊。早上7:30 大家準時集合在我們(men) 蘇友汽車俱樂(le) 部門口,分發手台,貼車標準備工作結束之後,我們(men) 就開始踏上了旅途、、、
秋天的晴空,萬(wan) 裏無雲(yun) ,藍得特別讓人心醉。但如連續多日晴天,可能有些炎熱,在太陽下工作會(hui) 覺得難受。最好是多雲(yun) 天氣,美麗(li) 的藍天上遊弋著朵朵白雲(yun) ,不時給勞動者擋住炎熱,陣陣秋風帶來撲麵的涼爽,那感覺真是美不可言!
也許是老天要和我們(men) 開個(ge) 玩笑,我們(men) 出發不久南京下起了小雨,心裏不禁有些失落,但是我們(men) 也許也是得到老天的憐憫,在經曆小雨、暴雨、小雨、陰轉多雲(yun) 之後,隨著我們(men) 的心情也變成了晴轉多雲(yun) ,興(xing) 奮之餘(yu) 還是興(xing) 奮、、、哈哈、、、
時間過得很快,在寧洛高速路路口上和小分隊集合完畢之後我們(men) 一路開到目的地滁州鳳陽縣。今天我們(men) 的第一個(ge) 目的地是鳳陽韭山洞。韭山洞,位於(yu) 安徽省鳳陽縣城南30公裏處,因山暖多產(chan) 野韭而得名,距今已有五億(yi) 年的地質曆史,為(wei) 喀斯特溶洞。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《水經注》中已有記載。唐時就有很多人入洞探奇,並留下多處唐人題刻。南宋時抗金英雄王惟忠率眾(zhong) 九萬(wan) 據山抗金,在山上壘石為(wei) 城,現存有石壘城、石雞亭、七裏大寨等古戰場遺址,洞右側(ce) 有石階可攀援而上。元末明太祖也曾據山屯兵,並收編了當年華雲(yun) 龍等農(nong) 民起義(yi) 軍(jun) 力量南下滁陽統一中國。
參觀完韭山洞之後,我們(men) 來到狼巷迷穀景區門口的餐廳用中餐,中午的餐廳是一家農(nong) 家樂(le) ,菜品很豐(feng) 富,還有野味哦,但是廚師的手藝要再精湛點就好了,中餐之後休息片刻我們(men) 又再次進入園區,飽餐之後也要適當運動運動消化一下嘛!童鞋們(men) 注意啦,咋們(men) 的集體(ti) 照奉上了、、、
1、2、2.5、3、卡擦咋們(men) 的表情在此刻定格了、、、、
又是分享美圖的時刻到了,悲催的是俺用的佳能卡片機,效果真不敢恭維,給位大蝦門請見諒。。。。
狼巷迷穀因舊時常有野狼出沒而得名。距離鳳陽縣城35公裏,總麵積約8.5平方公裏。風景區包括禪窟寺、禪窟洞和狼巷迷穀三大景區,內(nei) 有苗寨、塔林、禪窟寺、玉蟹泉、摩崖石刻、貯嵐亭、禪窟洞、蟠桃園、天石、瘦人穀、暈頭轉巷等大小景點40餘(yu) 處。
這裏既有黃山的清秀,又有華山的險峻,更有張家界的神奇。迷穀內(nei) 地形奇特、溝壑縱橫、明穀暗澗、溝溝相連、穀穀相通,穀深處抬頭望天如一線,穀淺處舉(ju) 目觀山如層巒。其岩石千姿百態、形神兼備,有的似鱷魚探路、有的如野狼擋道、有的層層疊疊如天書(shu) 萬(wan) 頁。灰褐色的岩石千瘡百孔,蒼勁樸野,凝聚著遠古的風韻。生長在岩石上的樹木更具有特色,他們(men) 雖曆經滄桑,不那麽(me) 挺拔高大,歪曲的身材即能經得風霜雪雨,不屈不撓,倔強地生長,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。
在這裏我們(men) 總能找到歡樂(le) ,在這裏,沒有煩惱,沒有喧囂,沒有壓力,隻有我們(men) 回到童真的歡笑、、、
玩完狼巷迷穀之後我們(men) 便開車赴今晚的住宿酒店,鳳陽國際大酒店,在這個(ge) 縣城裏還有這種檔次的酒店已經很不錯了,晚上我們(men) 用罷晚餐之後便回酒店開始休息了、、、、
這個(ge) 夜晚睡得很舒服這裏很安靜,床也很軟,早上我們(men) 用過自助早餐之後便開始像我們(men) 今天的目的地明皇陵開去了,明皇陵位於(yu) 鳳陽縣城南七公裏處,是明太祖朱元璋父母陵墓,初建於(yu) 吳王時期元至正二十六年(1366)年,明洪武二年後又兩(liang) 次大規模修建,明洪武十二年(1379)年竣工。陵園占地2萬(wan) 餘(yu) 畝(mu) 。當時有城垣三重,周長二十八裏,其內(nei) "宮闕殿宇,壯麗(li) 森嚴(yan) "。享殿、齋宮、官廳數百間。曆經 600餘(yu) 載,雖經多次兵亂(luan) ,但陵前神道上的三十一對(原為(wei) 三十二對)石象生和皇陵碑、無字碑及墳丘等保存完整。皇陵碑文為(wei) 朱元璋親(qin) 撰,石象生數量之多、刻工之精美為(wei) 曆代帝王陵之冠,1982年,被國務院列為(wei)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這後麵有什麽(me) 秘密麽(me) ?哈哈、、、你們(men) 都在看神馬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