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債危機蠶食車企利潤 中國車市壓力陡增
發布日期:2012-10-19 14:10
歐債危機引發的歐洲車市低迷正在持續,跨國汽車巨頭們今年上半年大多遭遇了盈利能力下滑的困境,尤其當全球車市的引擎——中國市場動力不足的情況下,全球汽車企業將麵臨更大的盈利壓力。

利潤增速放緩

近日,歐美各大車企今年上半年財報紛紛出爐,受歐洲地區的主權債務危機影響,各車企的盈利增速明顯放緩。

歐洲最大的車企、德國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財報顯示,該公司第二財季財報顯示,營運利潤同比增長3.4%至32.8億歐元(約合39.8億美元),而在去年同期,該公司的盈利增速為10%。不僅盈利增速有所放緩,今年二季度比一季度經營狀況也有所下降。第二財季的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9%至481億歐元,而在第一季度,這一增速水平為26%。

去年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集團的大眾汽車,將成功歸功於具有較強的抵禦危機能力。但從今年上半年財務數據來看,“在當前的歐債危機下,大眾汽車也難以獨善其身。”德國中央合作銀行(DzBank)分析師麥克爾·澤特(MichaelPunzet)在接受外電采訪時表示。

法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標致雪鐵龍集團今年上半年的日子更為嚴峻。上半年財報顯示,標致雪鐵龍今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下降5.1%,淨虧損8.19億歐元。

為了改善經營困境,該公司不得不調整生產。在7月中旬公布的一份重組方案中,標致雪鐵龍計劃在2014年關閉其位於巴黎東北郊區的奧爾奈汽車組裝廠,其位於法國西北部的雷恩生產基地也將調整生產。通過這些重組,該集團預計裁減約8000個工作崗位。

去年重新坐回全球車市“老大”寶座的通用汽車,也遇到了盈利瓶頸。8月2日,通用汽車發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財務報告。由於歐洲業務低迷不振,今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,通用汽車在營業收入、營業利潤和淨利潤方麵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,其中淨利潤數據對比去年同期接近減半。

從營業收入來看,通用汽車上半年營業收入為753.73億美元,較去年上半年的755.67億美元同比跌落0.26%。利潤率方麵,上半年息稅前營業利潤(調整後數值)從50.04億美元同比下跌14.0%至43.01億美元。

危機重重的歐洲市場是拉低通用汽車業績的“頭號殺手”,通用歐洲業務帶頭虧損,第二季度歐洲業務息稅前利潤虧損額為3.61億美元,去年同期則盈利1.02億美元;上半年虧損額達到6.17億美元,去年上半年盈利1.07億美元。不僅如此,南美業務步歐洲後塵,更為嚴峻的是,北美和亞太業務利潤也出現下滑趨勢。

盈利能力一向較強的豪華車製造商,今年上半年也出現利潤下滑。貢獻了大眾集團40%以上利潤額的奧迪汽車,今年上半年營業利潤達到28.76億歐元,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,但利潤率略低於去年同期。

去年,奧迪的營業利潤率領跑全球各大車企,而今年上半年營業利潤率為11.5%,略低於去年上半年的11.8%。利潤率小降並沒有影響奧迪的整體經營水平,上半年稅前利潤從23.50億歐元同比增長35.8%至31.92億歐元;稅後利潤從16.88億歐元同比增長34.2%至22.65億歐元。

奧迪依然是大眾集團的“搖錢樹”,現金流方麵,大眾集團為148.6億歐元,而奧迪為133.8億歐元,仍占據90%以上比例。

不過,奧迪集團CFO史博科(AxelStrotbek)有些擔憂下半年的車市,他認為,上半年公司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提高了3.36億歐元,但下半年增長額度可能隻有1億到2億歐元,具體情況受匯率變化影響。

寶馬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。上半年,寶馬集團汽車業務息稅前利潤為38.99億歐元,較去年同期的41.16億歐元同比下降5.3%。

淨利潤指標降幅更為明顯。第二季度寶馬淨利潤隻有12.77億歐元,去年同期為17.75億歐元,同比跌幅達到28.1%;上半年淨利潤26.26億歐元,同比下降10.0%。

中國的“蝴蝶效應”

雖然眾多汽車企業在分析利潤下滑的原因時,都會提到越來越糟糕的歐洲市場拖累了利潤的增長,並且將複蘇的希望大多放在潛力巨大的中美市場,但不可忽視的是,告別爆發式增長的中國市場目前壓力極大,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製約跨國汽車巨頭們獲得高額利潤的重要因素。

過去十年,中國車市日漸膨脹,重心放在中國的跨國車企獲得了不菲的利潤,此前有外媒爆料,大眾汽車在華利潤占其全球利潤80%。

但從去年起,中國車市進入理性回調階段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的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國內汽車產、銷分別實現953萬輛和960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4%和3%。

上半年車市的實際狀況更糟糕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2012年上半年汽車經銷商庫存量明顯上升,被調查的品牌中,近三分之一出現高庫存現象。

庫存係數(即當期庫存量與當期銷售量的比率)逐漸呈顯著上升趨勢,6月份庫存係數高達2.09,經銷商資金量處於緊繃狀態。

起源於豪華車品牌的車市價格體係的崩塌,一直蔓延到經濟型小車領域。以雪佛蘭邁瑞寶降價為代表的廠家主動調低產品價格正在上演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認為,車市降價可能導致汽車企業盈利能力實質性下滑。

當中國市場不再向跨國公司輸送大把真金白銀,那些汽車巨頭們的財報難免受到波及。
 
 
    (責任編輯:田甜)

本文鏈接:https://www.cada.cn/ShowDetail.asp?id=600  轉載請保留出處,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