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集團CEO承認技不如人 特斯拉:承讓
發布日期:2020-05-15 10:05 來源:愛卡汽車

       近日,根據德國《汽車周刊》的報道,大眾(zhong) 集團CEO赫伯特·迪斯在近期舉(ju) 行的集團內(nei) 部網絡會(hui) 議上表示:“大眾(zhong) 集團想追上特斯拉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特斯拉在資本市場的市值是大眾(zhong) 集團的兩(liang) 倍,這還是大眾(zhong) 集團旗下大眾(zhong) 、奧迪、保時捷、賓利在內(nei) 的多個(ge) 品牌放在一起的情況下進行的對比。因此,大眾(zhong) 需要向特斯拉學習(xi) 的地方還有很多。”

大眾(zhong)

  身為(wei) 大眾(zhong) 集團的掌門人,迪斯一直對大眾(zhong) 集團電氣化戰略前景充滿了信心,此前在接受媒體(ti) 訪問時曾表示:“大眾(zhong) 將在2020年推出和特斯拉一樣優(you) 秀的車型,但價(jia) 格隻是特斯拉的一半”,而最近一次於(yu) 年初舉(ju) 行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,迪斯更是表態:“這是一場開放式的競賽,我們(men) 有信心追上特斯拉的腳步,甚至在某個(ge) 階段超過特斯拉。”然而短短幾個(ge) 月的時間,迪斯口中的“競爭(zheng) 者”一下變成了“追隨者”,那又是什麽(me) 原因讓雄心勃勃的迪斯放低姿態呢?

  深陷軟件風波的大眾(zhong) ID.3

  如今的汽車產(chan) 業(ye) 正朝新能源化、網聯化、自動化和共享化方向邁進,誰能夠在汽車“新四化”浪潮中脫穎而出,誰就能在未來的汽車市場競爭(zheng) 中占據主動。為(wei) 此坐穩全球車企銷量冠軍(jun) 的大眾(zhong) 集團也不惜在過去幾年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,以實現自身的電氣化戰略轉型。圍繞電氣化戰略,大眾(zhong) 集團研發了專(zhuan) 供生產(chan) 純電動汽車的MEB平台(模塊化電驅動平台)。

  作為(wei) MEB平台誕生的大眾(zhong) 品牌首款車型,同時也是大眾(zhong) ID.家族中的首款量產(chan) 車型,大眾(zhong) ID.3堪稱是繼甲殼蟲及夫後,大眾(zhong) 品牌曆史上又一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(yi) 的車型。對於(yu) 全麵擁護電氣化時代的大眾(zhong) 集團而言,大眾(zhong) ID.3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,而大眾(zhong) 集團也對其抱有很大的期望。不過大眾(zhong) ID.3卻一直深陷軟件問題,迪斯對於(yu) 特斯拉態度上的轉變,很大原因正來自於(yu) 遲遲未解決(jue) 的軟件問題。

大眾(zhong) ID.3

  盡管此前大眾(zhong) 官方曾否認因軟件問題導致大眾(zhong) ID.3延遲交付的報道,但原計劃給大眾(zhong) ID.3騰出產(chan) 能的e-Golf停產(chan) 時間已從(cong) 今年初延至到今年底。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裏,海外媒體(ti) 多篇幅報道了大眾(zhong) ID.3因陷入軟件問題而無法按時交付。據了解,最大的問題來自於(yu) 已生產(chan) 出來的大眾(zhong) ID.3,無法通過OTA升級實現軟件功能的全部開放,特別是出現車輛軟件問題後無法通過OTA升級來解決(jue) 。截至目前,仍沒有官方消息確認大眾(zhong) ID.3將會(hui) 於(yu) 今年夏天如期交付使用。

  此前,迪斯的一番言論也似乎應征了大眾(zhong) ID.3所遇到的軟件問題,他表示:”在追趕特斯拉的道路上,最讓他感到頭疼的並非是電氣化轉型遇到的技術難題,而是特斯拉在駕駛輔助係統為(wei) 代表軟件層麵的遙遙領先。”特斯拉除了可依靠內(nei) 部測試車輛收集數據外,行駛在路麵上約50萬(wan) 輛特斯拉就像神經網絡,可不斷的收集自動駕駛方麵的數據資源,並依靠收集來的數據為(wei) 用戶提供更好的用車體(ti) 驗,而這種方式目前除特斯拉外,包括大眾(zhong) 在內(nei) 的其它汽車製造商均無法做到這一點。”因此迪斯所焦慮的軟件問題我們(men) 也就不難理解了。

  斥資70億(yi) 歐元擴充軟件部門

  事實上大眾(zhong) 集團很早就認識到軟件層麵的重要性,迪斯在一年一度的大眾(zhong) 集團媒體(ti) 溝通會(hui) 上表示:“軟件將占未來汽車創新的90%,”目前大眾(zhong) 集團的做法是,將硬件開發和軟件開發分開來做。為(wei) 此大眾(zhong) 集團在去年以新成立的Car.Software部門為(wei) 依托,重組集團軟件開發團隊,並以此追趕特斯拉。部門不僅(jin) 把大眾(zhong) 集團內(nei) 部開發車載軟件及數字生態係統軟件的相關(guan) 部門都集中了起來,還匯集了大眾(zhong) 、奧迪及保時捷在內(nei) 多個(ge) 品牌的軟件人才。值得一提的是,大眾(zhong) 集團更是撥款70億(yi) 歐元(約合550億(yi) 元人民幣)廣納賢良,到2025年,Car.Software的規模將擴充至5000人。

特斯拉Model 3

  從(cong) 目前新團隊取得的效果來看,收效甚微,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。此外,大眾(zhong) 集團負責電動汽車業(ye) 務的董事會(hui) 成員,托馬斯·烏(wu) 布裏奇在接受媒體(ti) 采訪時更坦率的承認,“特斯拉在電動汽車製造及軟件研發層麵領先競爭(zheng) 對手整整10年!”不過他補充道,特斯拉是大眾(zhong) 集團追趕的動力,隻要采取正確的戰略,相信大眾(zhong) 集團將很快趕上特斯拉目前的主導地位。

  實際上麵對著軟件研發層麵的技術落後,大眾(zhong) 集團CEO及高管們(men) 承認技不如人,在我看來並不丟(diu) 人,雖然前方路上的困難重重,但並未影響到大眾(zhong) 集團電氣化轉型的決(jue) 心,相比於(yu) 其它傳(chuan) 統車企,大眾(zhong) 集團已邁出了第一步,雖然陣痛在所難免,但電氣化轉型已是今後汽車行業(ye) 發展的大趨勢,擁有美好前景的同時也能收獲到更為(wei) 豐(feng) 厚的利潤。

  作為(wei) 大眾(zhong) 集團電動化進程中最重要的市場,根據所公布的產(chan) 品規劃,至2023年,大眾(zhong) ID.家族將在華推出至少10款國產(chan) 車型,要引入國內(nei) 的車型涵蓋了純電動SUV、純電動跨界車、純電動兩(liang) 廂車及其它類型的車型,這些車型將分別由兩(liang) 家合資夥(huo) 伴一汽-大眾(zhong) 及上汽大眾(zhong) 生產(chan) ,且部分車型將采用進口的形式引入國內(nei) 市場。目前上汽大眾(zhong) 位於(yu) 安亭的新能源工廠已落成,而一汽-大眾(zhong) 佛山工廠也在進行電氣化改造。到2020年底,兩(liang) 座MEB平台(模塊化電驅動平台)工廠總產(chan) 能將達到60萬(wan) 輛。

  在引入車型方麵,首款登陸中國市場的國產(chan) 車型為(wei) 定位於(yu) 純電動緊湊型SUV的ID.4。隨後上市車型將是ID.3及ID. ROOMZZ概念車的量產(chan) 版車型,即一款較大車身尺寸的純電動SUV。此後,包括以ID.VIZZION概念車打造的純電動轎車及尺寸略小於(yu) ID.CROZZ概念車的純電動跨界車都將實現量產(chan) 化生產(chan) 。至2025年,大眾(zhong) 汽車集團將在全球量產(chan) 33款基於(yu) MEB平台打造的純電動汽車,並在全球範圍內(nei) 生產(chan) 100萬(wan) 輛MEB平台車型,其中三分之二都將產(chan) 自中國。

  寫(xie) 在最後:短短幾年的時間,特斯拉的大獲成功讓大眾(zhong) 集團掌門人迪斯都不得不承認,特斯拉已成為(wei) 大眾(zhong) 集團在市場中的強有力競爭(zheng) 者。而這場關(guan) 於(yu) 未來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爭(zheng) 奪戰才剛剛打響,對於(yu) 有著雄厚實力的大眾(zhong) 集團而言,無論在經濟規模還是生產(chan) 規模方麵都占據著強大的自身優(you) 勢,加之MEB平台的可拓展性非常之強,作為(wei) 追趕者的大眾(zhong) 集團能否在未來的市場競爭(zheng) 中與(yu) 領跑者的特斯拉一拚高下,我們(men) 拭目以待。